商标转让是取得商标权的一种常见方式。除非是两个关联主体之间的转让,一般情况下,商标转让从谈判、签订协议、提交转让申请到最后转让核准完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整个转让过程中有诸多法律风险,一旦中间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最终商标转让不被核准。因为商标转让只有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核准并予以公告后,受让人才真正取得商标权,所以如果商标转让不被核准,就相当于转让人花了钱却最终没有买到商标。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梳理总结出商标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企业处理该类事宜提供借鉴和指引。
商标转让协议的必要性
《商标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根据该条规定,虽然提交商标转让申请所需材料并不包含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但转让方和受让方还是需要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尤其当受让方支付了对价的情况下,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很有必要。当然,如果转让方和受让方是关联公司,双方是同一利益群体对拟转让的商标不存在利益冲突,可以不签转让协议,直接提交商标转让申请。
签订商标转让协议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明确商标转让中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对后续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理及其他一些事项做出约定,确保整个商标转让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万一将来商标转让中出现了纠纷,这份协议就是解决争议的重要依据。